浙商银行发源西子湖畔,赓续“义利双行”的浙商精神传统,提出了“善本金融”的理论创新,推动金融回归本源,确立服务功能第一性,把“善”的基因嵌入金融服务的场景,形成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范式。
浙商银行合肥分行作为浙商银行在皖一级分行,积极主动融入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学习浪潮,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放在首位,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全面推行“善本金融”在皖实践,制定《金融向善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理念向善、业务向善、客户向善和员工向善四个维度,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致力于把金融服务的落脚点放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真正受益上。
以义立本,秉持理念向善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金融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和社会重要工具。金融业首先要清晰自身应有的功能和社会价值,不能单纯以经济价值作为考量,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从社会价值向度重新反思金融的定位和功能。
浙商银行合肥分行自2023年以来,重新审视金融发展的内在逻辑,创新提出“善本金融”的理念探索,确立金融的服务功能第一性,把“善”的基因注入金融服务和经营管理的各场景各环节,推动金融回归本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要义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坐标。
义在利先,引领业务向善
金融业要自我革命、自我创新,推动从业务盈利导向转变为综合服务成效导向,就要从资源配置、考核评价、风险管理、授信机制等方面重构一套与金融向善匹配的体制机制,更多地从发挥金融功能性作用的角度开展评价。
浙商银行合肥分行制定并发布《“浙银善标”体系》,弘扬“正行向善、融通万方”的文化内核,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金融功能性为视角的考核激励体系,从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推进公益金融等维度探索“向善”的科学评判标准,业务盈利导向兼顾金融功能性属性发挥成效导向。建立服务中心大局、提高均衡性可及性的资源配置体系,加强对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发挥金融服务实体功能,加大对普惠小微、乡村振兴、老年人等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的资源倾斜力度,引导资源配置到能够提高均衡性和可及性的领域。
见利思义,共筑客户向善
金融业不仅自身做到“向善”,更要推动服务对象为善,营造“金融向善”与“客户崇善”的同向同行的发展氛围。
浙商银行合肥分行深入实施善本信托工程,通过金融工具创新来推动客户、推动资本向善,助力企业家自主、可感知做慈善,助力其社会价值实现和跃升,践行共同富裕使命,彰显社会责任担当。分行携手六安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全国首个大别山革命老区慈善信托,重点用于扶持六安大别山革命老区助老、助困等公益慈善项目,感恩其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该业务全网累计阅读量59万余次,进一步在全社会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党敬业精神;联合文一地产、安师大基金会,携手国元信托成立全行首单高校类、首单联合教育基金会的慈善信托,重点用于安徽师大师资力量培养、教育设备设施提升、办学条件改善等,企业通过慈善信托这一创新模式,探索从捐款捐物的传统慈善方式向运用新型金融服务赋能慈善转变,为推动企业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崇善扬义,激发员工向善
金融服务队伍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金融服务队伍从善亦是善本金融发展的关键枢纽。向善价值观的传导,首先要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金融向善工作在基层走深走实。
浙商银行合肥分行成立“金融顾问工作室”,运用全国首创的“金融顾问”制度,打造了一批坚持初心、公益、金融向善的金融顾问战队,定位于企业的“金融家庭医生”、地方政府的“金融子弟兵”和居民的“金融理财咨询师”,主动走进政府、企业和居民,深入扎根基层,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公益性、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同时,着力打造特色善行工作品牌,成立“新悦荟”善行工作室、拥军工作室建设以及“一行一校”“公益赠饮”“彩虹计划”温暖驿站等项目,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建立多支“党员先锋队”“青年志愿服务队”“青年突击队”,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打造浓厚向善企业文化氛围。(作者系浙商银行合肥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徐凯)
长三角微信矩阵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
江苏省银行业协会
浙江省银行业协会
宁波市银行业协会
获取更多银行资讯